据央视新闻报道,8月30日,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,从今年秋季学期起,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,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,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,引导师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户外、走进阳光。
北京:“课间10分钟”变“课间一刻钟”
按照现行的规定,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分为小课间和大课间,其中小课间为10分钟。此次调整,小课间增加的时间主要是从大课间里优化调整出来,均匀地分给每一个小课间。
优化调整后,小学阶段上午到校、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保持不变;初中阶段除放学时间稍延后5分钟外,上午到校时间、午餐午休时间整体上保持不变。
消息一出,很多网友表达了支持,并希望“全国推广”。
但也有网友担心,多出的时间来自大课间,会不会连大课间也调没了?
不得随意缩短课间活动时长
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对课间的调整旨在深化校内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“大减法、小加法”“多渠道、新载体”的总体思路,以适当增加学生课间时长为小切口,推动学校育人质量提升,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
据了解,北京市区两级还将强化监督检查,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,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,不得随意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,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,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的问题,确保课间要求落实。
浙江:对上课拖堂和课间禁出教室追责问责
日前,浙江省教育厅在答复人大代表《关于把“课间10分钟”还给孩子的建议》时表示,对上课拖堂和课间禁出教室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,鼓励学校成立课间监督小组,轮流参与课间监督和管理。
浙江此次出台的措施中,以上课拖堂和课间禁出教室行为为治理的焦点,这抓住了“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”难以落实的症结;通过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,鼓励学校成立课间监督小组,轮流参与课间监督和管理,则给出了具体且易于操作的办法,既能倒逼各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坚决落实相关政策,也给予了学校合理的管理自主权,对学校来说有压力但也不至于管过界。
“把课间还给孩子”怎么那么难?
去年11月左右,“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”一度引发全社会热议。很多家长反映,孩子们课间或不能出教室,或不能出教学楼,奔跑、嬉戏更被严格禁止,一些学校只允许孩子上厕所、倒水。孩子们只能在座位上聊天、做作业或做“纸面游戏”。
谁都知道孩子课间走出教室的重要性,为何把课间还给孩子那么难?近年来,各种进课堂任务增多,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难度加大。在此背景下,部分学科老师以拖堂方式抢课时,挤占学生课间时间进行加课,从而导致常规课间十分钟、大课间30分钟乃至午休时间常被“侵占”。
很多学校禁止学生出教室,课间十分钟变课间一刻钟,大课间调没了?最大的考虑还在于学校和教师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。为了管理方便,干脆一刀切地把学生“圈”在教室里、“箍”在座位上。
切实保障“阳光下的课间”
2021年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,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,保障学生休息权利。同年实施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也明确提到,学校“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、游戏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”。
2023年11月,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,应坚决纠正以“确保学生安全”为由的课间活动限制。
今年5月,教育部发布《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》,也特别强调,严禁“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‘课间十分钟’休息”。
无论是北京中小学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,还是浙江鼓励学校成立课间监督小组,都是在当前教育理念下的有益尝试,更是对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。希望学校、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,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
文章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,光明日报,北京小升初网,民生周刊等